保健品是否是暴利,定性不在于保健品本身,而是销售保健品的公司和参与人。销售出去多少钱的产品,要给予多少钱的服务,这就是价值交换。如果销售人员收了钱,没事了,那就是暴利。
任何一个销售服务的行业都要赚钱,就举咱们日常的生活例子,饭店里的拍黄瓜,黄瓜批发进货一根5毛1块钱,拍到盘子里,香油加蒜,出来15块钱!你说是否是暴利?海底捞是比其他火锅好吃吗?京东来是比其他商超产品好吗?等等企业不光是保证了产品质量,而是营销策划人明白,营销本质。即销售出多少钱的产品,就要给予多少钱的服务和售后服务。
现在信息传递的非常快,行业内外的人基本都可以知道保健品的批量进价和零售价,对于一些真的想做好保健品销售的公司来讲,也是有优惠政策的,比如买一赠一、然后减免一些零头、再加些赠品,这些成本并不低。还有保健品起作用需要长期服用,一般销售保健品的公司是按疗程销售的,市场上的价格一般一天几块钱,有稍微原料贵的可能一天十几二十块钱,这个价格相比药店的药来讲,并不高。只是说吃药不是天天吃、长期吃,而保健品要出效果,是需要吃一段时间来调理身体的。把一个阶段的量合到一起就显得钱好像是多了。对于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的确价格是有些高,但是销售保健品的公司销售方式有相对共有的特征。也不光是零售价减去进货价那么简单,有人员工资、赠品、房租等支出,再加上持续长期针对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员工付出时间以及情感,如果也要计费的话,剩下的利润又有多少呢?
其实冷静的想想,媒体看问题就是人在看问题,人的心理看问题就会出相对结果:往往会把事实描述过了。如果看到企业产品销售的价格高些,有可能就会引来人说暴利、不道义、坑赚消费一者的钱,其实做为一个社会企业赚钱是肯定的,没有适当利润,哪有优质的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