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的人数已达到2.45亿。18岁以上患高血压的居民占27.9%,这个数字表明: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有3个患上高血压。且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近十年高血压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逐年增多,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现在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其诊断标准为非同日三次不同时间进行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其诊断治疗也很容易,可怕的是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官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冠心病、脑中风等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70%的心梗与50%的脑中风与高血压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高血压是全世界死亡和疾病的一大因素,会显著加剧罹患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在我国,以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目前治疗高血压主要是通过降压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几乎不可能使其治愈。因此,患者一旦开始药物降压治疗后,多需长期连续服药,使血压稳定,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并发症。
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除了降低血压,要从成因着手,特别是要解决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高血糖、高血脂带来的血液粘稠,恢复血管弹性和通畅性,才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同时积极改善造成高血压的生活因子,让血压回到正常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泌体在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外泌体研究的火热,发现外泌体在免疫、肿瘤、心血管等疾病治疗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促使了很多研究人员将外泌体作为高血压新的治疗手段进行研究。
目前,外泌体与高血压中的研究主要以尿源性外泌体为主,有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外泌体及其内含物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水-电解质平衡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外泌体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中的作用
RAAS在血压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的终产物血管紧张素Ⅱ不仅能调节血管收缩、生长和纤维化等功能,而且通过启动炎症反应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主要起作用的外泌体包括富集AT1R的外泌体,miRNA-17(ICAM-1负调节剂)水平降低的外泌体。
有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尿液外泌体中,被磷酸化的氯化钠协同转运蛋白(pNCC)含量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2.6倍,因此猜测尿外泌体中氯化钠协同转运蛋白(pNCC)有希望作为醛固酮增多症的生物标记物。
2、外泌体在水-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
目前,在高血压中尿源性外泌体的研究较多,外泌体可作为钠转运蛋白的载体。
相关研究表明,尿液中的外泌体内含有钠氢转换泵3(NHE3),Na-K-2C1协同转运蛋白(NKCC-2),噻嗪类敏感的钠氯离子转运蛋白(NCC)和上皮钠通道(ENaC),这些钠转运蛋白在调节血压以及电解质平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外泌体microRNA(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高血压中的实验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对阐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重大意义。
microRNAs是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小RNA分子,通过互补结合靶mRNA的3’UTR,参与靶基因转录和转录后的调控。外泌体携带重要的miRNA并可以通过miRNA直接调控基因表达,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在靶细胞中积极促进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对所受压力作出反应。
在2013年,有研究人员研究了尿外泌体中的miRNA,发现了45个miRNAs可能与盐敏感性高血压相关的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其中有24个miRNAs被首次发现并被认为是尿外泌体中所特有的,这些miRNAs参与调节与AHT相关的信号通路,反映肾脏的代谢活动,特别是对钠的处理。
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高血压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为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提供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携带的多种生物学信息可能有助于诊断高血压的不同亚型,使患者进行更合适的治疗,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ANEXT安龄生物目前掌握了外泌体细胞修复药物和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两大工业化生产工艺及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世界的细胞外泌体工厂,通过外泌体治疗成为行业领导者,为全人类的健康献出一份力量。
(ANEXT安龄生物科技集团)
www.anextcell.com
400-609-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