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风风火火的"311"震惊整个会销界,我们完全可以用“疯狂”二字形容他,从李东生事件的发生,到去年打四非,“311”也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他真的就此绝市了吗?我们从一些经销商处了解到,“311”并未绝市,只是在大中城市市场活动空间大幅缩减,不得不转战县城市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进行流动销售。
“311”为何去往县级城市发展
其实过去311在市里肆虐的时候,按照官场潜规则,他们只要找到当地的工商药监部门拜码头,活动之前打好招呼,主管部门在收到顾客投诉时就会患上“反应迟钝”症,或者干脆置之不理。但是打“四非”活动开始后,市里的“公仆”们因为怕惹祸上身不敢再接受它们的“孝敬”,没人罩着继续干的风险太大,因此大部分选择了离开大城市,这也给了市民们一种“政府打击非法保健品有力度、有成效”的感觉,主管部门脸上有光。
而311这种来自民间、传承千年的江湖草根模式,其生命力之顽强令人咋舌。他们迅速以3-5人的小队形式,回到自己曾经崛起的老根据地——县城,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开始叫卖和赚钱。
仅以北方某县城为例,当地311“小队”组织的3天模式、5天模式的活动此起彼伏。借助雾霾迷城的天气,把空气净化器、制氧机吹嘘的神乎其神,他们先是把300-400元的炒作到7000-8000元的高价,再用现场“侃价”的方式侃到3980元一台,在一个小小的县城电影院里召集到500多人,现场销售300多人购买,总销售额竟然高达120万元!
另一家公司开5天会销售500-600元一台的水机,大卖400余台后一走了之,顾客水机无人安装更遑论售后了,只好大呼上当后忍气吞声吃个哑巴亏了事。个别气不过的顾客投诉到当地主管部门,得到的答复也不过是对方是流动销售,目前已经不在辖区,建议顾客今后消费更加谨慎云云。
更有甚者,部分“311小队”到县城开店销售,其产品种类很杂,均为热销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而且价钱超级便宜,绝大部分在100-200元以内,顾客图便宜纷纷购买。等到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遭到顾客投诉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遭到主管部门查处后马上关门大吉,花钱摆平后,换地、换名重打锣鼓另开张接茬开店。
安分经营者叫苦
这样一来就苦了当地的经销商们。因为有家有业的,早就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在册,所以这类“游击”战法根本就不敢使用,被311顾客挖走只能自认倒霉。郁闷之余,为了生存只好苦心钻研有本地特色的“311”模式,加入到忽悠顾客的大军中,干一天算一天了。
市场缺少有效的监管,政府基层部门的默许和不作为,使得县城以及乡镇的老年保健市场成为311的乐园。年复一年抓整顿,市场乱象何时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