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网就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现状、难点、机遇与挑战对话国家课题《“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与AI数字疗法》课题组执行组长方向明,并以微脉联合公立医院发展全病程管理创新之举为例,阐述新时期如何构建面向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方向明表示,随着老百姓看病就医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已迈向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新阶段,未来5-10年将是发展全病程管理的关键时期。
据了解,《“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与AI数字疗法》课题由中国医院协会国际医疗服务专委会、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主办,在全国100家医院开展“全病程管理”试点工作,旨在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及高效的管理机制,推动国内的全病程管理发展进程,向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与照护管理服务,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的绝大多数医院的诊疗服务基本还停留在院内,多数的患者离开医院后,医生无法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康复跟踪,用药依从性与饮食运动调理无法保障,复诊脱落率较高,在从看病到康复的这个周期里,患者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还不能完全供给。”方向明介绍了课题调研情况。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超1.3万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建成互联网医院的近2000家,但主要功能还只是在挂号、缴费、查报告及部分复诊病人的线上购药等,在线医疗如何同线下医疗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是接下来需要深度探索的话题。方向明认为,当前互联网医疗目前依然停留在“人找服务、人等服务”的1.0初级阶段,而“服务找人、服务等人”的2.0发展阶段是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公立医院应该抓住机遇,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服务模式,如开展针对不同病种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
全病程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于2017年由数字医疗企业微脉提出,基于AI、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赋能公立医院开展针对细分病种及人群的全周期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并率先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开展运营建设,发展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方向明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为例,阐述了公立医院开展全病程管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及成果。2021年初,该医院与微脉联合建立了东北地区首家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中心,针对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与医院医疗资源深度结合,在核医学、放疗科、眼科、骨科、产科、儿科、肿瘤等多个科室开展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实践,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院内院外为一体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医院以单个患者为中心,为其配备集主治医生、护士、健康管家、个案管理师等在内的管理团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管理处方,涵盖了患者从入院检查、到院治疗及院后康复的方方面面。同时,医院在院内配备了健康管家,为老年人、残疾人、术后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陪诊、心理疏导等服务。到目前为止,医院门诊医生上线了达到93%,患者周期复诊率提升40%,患者流失率下降35.7%,患者满意度高达98%。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医院对技术、管理及服务的优化提升,老百姓将享受到的是“离院不离医”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方向明表示,“未来医疗应该还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结合社会上其他医疗从业企业一起把医疗服务和大健康领域深度融合,专科医疗将更加细分,服务供给将更加丰富,医院会实现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的一个大的转变。”